10月26日下午2点,博彩网址大全
特邀教育部长江学者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叶敬忠老师于随园校区电教楼313教室开展第四十四期贻芳讲坛活动,讲座主题为“把社会研究做在田野乡村”。本次讲座由副院长杨光飞主持,学院本硕近200名同学到场聆听,共同探寻社会研究的田野根基与实践智慧。

叶老师结合其30余年的田野研究经验,系统阐述了社会研究的本质、路径与价值,指出社会研究本质是经验研究,重在“观察与实践”。他勉励教师以研促教,讲透学科本质;建议研究生把握学术黄金期,将田野调研作为学术基石。基于这一理念,叶教授通过亲身案例——从开创留守儿童研究推动社会关注,到揭示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失语现象,再到农民视角的乡村振兴调研——他生动诠释了“田野出真知”的学术逻辑,使在场师生深刻体会到扎根田野、贴近真问题的重要性。

通过这些实践,叶老师总结出六点感悟:学术没有攻略,唯有尊重规律;研究没有捷径,唯有长期坚守;调研不需接待,只需被接受;调研既育己也育人;田野中的不确定性恰是写作的厚度来源;对待过程要“内卷”,对待成果要“躺平”。他强调,选题应来自社会生活观察、个人经历触动和文献阅读积累,研究者应保持底层关怀和批判精神。最后,叶教授总结道,社会研究的核心在于“扎根田野,关注普通人”,要通过扎实的调研发现真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让学术真正服务于社会和人民。

讲座最后,杨光飞副院长对此次讲座活动进行了总结。他首先对叶教授的讲座内容表达了高度的评价。其次,杨院长鼓励同学们将叶教授分享的田野研究经验和方法运用到日常学习与实践中,深入乡村田野,探寻社会真实问题,鼓励同学们依据叶老师今天提供的宝贵研究经验,结合自身的研究不断加以探索,揭示出问题产生的真正原因,进而提供有效的政策建议。

本次讲座紧扣社会调查与乡村研究,既是对“田野是社会研究根基”的生动诠释,也是对“学术需扎根中国实践”的深刻指引。叶老师的实践分享对于同学研究社会研究的本质规律有很大的启发性,更领悟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学术价值和具体路径。此次学术讲座取得了圆满成功。
(文/院研会 范安然 陈琪 陆佳妮,图/院研会 葛婧宸)